<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局长访谈| 珠海局:开局就是决战 出发就是冲刺

          编者按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以史为鉴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伟大实践,以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为主抓手,奋力谱写我省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崭新篇章。

          为此,省自然资源厅特别策划推出【局长访谈】系列,全面报道各地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亮点成效及工作展望,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不断走深走实。

          今天,让我们来看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朝晖的访谈。

        图片=

          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学习了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珠海自然资源人有哪些心得体会?

          王朝晖:7月1日上午,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约1800人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个人终端等多种方式收看电视直播。会后,以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义重大、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全面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对全体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生态之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作为承担为人民群众守护好管理好自然资源的政府部门,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按照“资源资产清、规划编制好、行政许可快、政策规范优、管理体制顺、服务意识强”的工作定位,着力精准配置自然资源,初步实现我市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为全面深入履行“两统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职责夯实基础,在推动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方面取得成效。现在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珠海市委市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拿出“开局就是决战、出发就是冲刺”的斗志,激扬接续奋斗的精气神,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珠海毗邻澳门,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刚刚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在珠澳合作方面,珠海局有哪些举措?

          王朝晖:珠海局高度重视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举全局之力支持配合服务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珠澳深度合作提供自然资源保障。

          一是立足湾区所向,布局珠澳规划围绕打造“澳珠极点”目标,加快编制《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充分预留珠澳合作发展空间。统筹各区各部门持续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专题研究,编制《基于港珠澳大桥影响的港珠澳协同发展规划》《横琴湾港珠澳协同发展示范区空间整合规划》《琴澳合作空间规划研究》等16项专项规划,特别是为学习借鉴港澳先进经验,启动《全面对接港澳,提升珠海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交通网络体系的设施配置和管理标准专项研究与规划》编制,提高我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交通网络体系构建管理水平,促进珠澳深度对接。

          二是立足澳门所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高对澳项目服务力度,推出分阶段报建、规划许可承诺制等服务措施。提供充足涉澳自然资源要素,土地供应方面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助力涉澳项目加速发展建设。对于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粤澳合作产业园、港澳智慧城、天汇星等澳门项目,优先使用广东省单列下达给横琴新区的“重大平台(横琴自贸区)专项指标”予以保障。涉及占用耕地的澳门项目,积极解决耕地指标,推进农用地转用工作;此外,多方筹划解决涉澳项目用地规模缺口。通过协调建设用地规模、向省市争取购买增减挂钩跨省指标(规模)等方式,高效完成涉澳项目土规调整,并将其转为建设用地,助力建设项目按时开工。截至目前,横琴累积对澳门供应土地约4.77平方公里,共34个项目,涵盖商务金融、仓储物流、医疗养生、文化创意、科教研发等行业。

          三是立足珠海所长,加快珠澳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加强与澳门城市规委会、澳门工程师学会等组织交流,先后走访石排湾公共房屋、望德堂旧城区保护建筑、氹仔中央公园等,持续深化珠澳在建设推广普惠性公共房屋、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及精细化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调研澳门在工程用地、规划、验收等方面政策,开展以横琴为试点的珠澳规划管理制度、政策比较研究,制定更适应澳门企业办事习惯的创新措施,推动珠澳两地在设计、标准、审批等方面进一步融合发展;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地图绘制暨地籍局合作交流,共同组织编制《珠海澳门地图集》,采用先进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图制图技术,首次将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区域共同编绘于一本地图集并出版。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历史中提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以及“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破,珠海是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十四五”期间也面临着由“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的任务,自然资源部门作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门,是如何在“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创新的?

          王朝晖:珠海局成立以来,始终把机关作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切实贯彻“放管服”改革目标,坚持以“四化”增强“四力”,着力提高服务企业群众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认识,不断深挖服务潜力。落实局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为对口服务企业点对点推送政策、集中宣讲培训,确保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完善办事窗口值班制度,局领导、科长定期到窗口值班,倾听企业群众需求,解决基层堵点;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中层做到深入指导、深入总结、深入前瞻,基层做到“四及时”(及时倾听、及时解决、及时上报、及时反馈),加快形成上下一体、信息通畅、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挂点联系服务企业125家、上门服务109次、召开政企协商座谈2场、解决问题153个。

          二是细化措施,不断增强保障能力。贯彻落实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推动“拿地即开工”的工作部署,制定并细化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探索“标准地”供应、“带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预审查”等措施。坚持“建好项目、用好指标”,提前梳理研究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用林用海需求。今年以来已保障爱旭太阳能等23个重点项目用地规模需求以及力合光电产业园等28个项目1386亩用地指标需求;保障宋城演艺谷等42个项目1173.79亩用林需求;为珠海香洲渔港改造工程二期等11个项目取得98.268公顷用海批复。

          三是强化协作,不断提升改革效力。完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协调多部门空间规划管理要求和市区两级管理诉求形成统一,实现省市两级信息联动、多部门联合评审,今年以来平台已面向全市5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开通账户330多个,接收建设项目50余个;深化“联合测绘”服务改革,将规划条件核实测量、人防测量、不动产测绘合并为一个综合测绘事项,时间压缩一半。今年以来全市开展联合测绘项目491宗,测量建筑面积约1423万平方米;建立企业建设项目水电气数据共享机制,相关信息与市大数据中心同步并推送至水电气公共服务单位,减少申办人跑动。

          四是优化模式,不断巩固便民实力。优化不动产登记创新服务,不断缩短办理时限,探索“不动产登记+”新模式,企业群众申办不动产登记时可同步申请贷款、用水电气网等民生服务事项;推动“二手房带押过户”五合一,群众可在银行一次办好赎楼、解押、过户、贷款、抵押。实现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简易项目首次登记、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注销抵押、购房按揭等9类业务“智能秒办”;推动“大湾区通办”,通过异地申请、属地联网审核、核验结果互认,与广州、深圳、江门、东莞实现高频登记业务“跨城办理”;实行企业费用减免“双线制”(列入小微企业名录自动减免、不在名录范围自主承诺再减免),今年以来减免涉企费用超800万元。

          问:自然资源部门职能较多,不但有促发展的重任,还有保安全的职责,包括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珠海局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成效?

          王朝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也是我们要重点学习贯彻的内容之一。结合“双高”示范省要求,我局加大力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相关工作。

          一是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同时具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三大海洋生态系统的城市,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主要围绕蓝色海湾和海岛生态修复开展。近年来,珠海围绕海岸线、海岛和重点海湾等开展生态修复,包括完成香炉湾、美丽湾、绿洋湾等人工岸段沙滩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持续推进三角岛、大万山岛重点海湾、东澳岛海湾等海岛海湾生态修复;开展淇澳红树林湿地、横琴芒洲和二井湾湿地等多个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鸡啼门水道两岸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完成总长度11.6千米海堤的生态化,建设16万平方米仿岩质潮间带、恢复36万平方米红树林-盐沼群落;同时还开展香山古驿道修复保护工作。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保护,打造以海湾为带,以群岛为链,以黄杨-凤凰山系和海洋为屏障,以口门水系、碧道绿道为生态廊道的“一带一链、两屏多廊道”通山达海生态安全格局,使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珠海城市品质魅力愈发彰显。

          二是有效推动耕地保护。珠海耕地红线为34.13万亩,现状耕地保有量为49.54万亩。我市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国家下达珠海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任务为29.05万亩,珠海实际划定面积为29.2469万亩,严格完成国家任务,并划定32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同时,我市签订各区、镇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共137份,设立标志牌68块,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做到图、地、数一致。此外,我市按照《珠海市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办法》,由各镇成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统筹将资金补偿到村(居),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从2012年开始每年下拨补偿资金,由各区拨付至镇,仅2020年就拨付补偿资金4387万元;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严格落实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工作。严格耕地管控性保护,提倡新增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尽量少占耕地。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进行补划,并按照法定程序修改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是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广东省面积最小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珠海土地资源也日趋紧张。推动节约集约用地,首先要做好规划,我局始终坚持前瞻谋划、主动作为,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在《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中以系统思维科学谋划空间蓝图,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挤出”存量用地空间。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珠海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统筹协调闲置土地管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采取延期开发、调整用地、收取闲置费、收地等多种方式,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力度;此外,在城市更新方面,以低效用地专项规划研究进行统筹引导,以《珠海经济特区城市更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范及扶持措施鼓励推动、保障实施,以事权下放审批提速加快项目审批推动。今年1月以来已完成实施改造113公顷,新增完成146公顷,拉动投资125.6亿,打造了港湾一号、优特汇等一批省级优秀示范案例。


        分享到: 0
        政务微信
        手机APP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