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资源市场总体情况
2021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共提供现场招聘需求岗位31.05万个次,进场求职者14.49万人次,求人倍率约为2.14,劳动力供给不足,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2020年因疫情影响,线下人力资源市场直到9月才恢复开放,因此无法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
二、需求岗位数据分析
(一)岗位需求量分析
2021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发布需求岗位共计31.05万个次。
(二)岗位需求产业分析
2021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岗位需求19.31万个次,占比62.18%;第三产业岗位需求11.73万个次,占比37.76%。制造业企业岗位需求较多,第二产业岗位需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岗位需求经济类型分析
与去年同期相比,内资企业岗位需求量最高,占比69.16%;港、澳、台投资企业岗位需求量占比11.64%;外商投资企业岗位需求量占比9.77%,个体经营企业岗位需求量占比5.98%。
(四)岗位需求行业分布分析
根据行业分类对企业岗位需求的统计情况,排名前3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教育、批发和零售行业;排名4-7位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
(五)排名前十的需求岗位
需求岗位数量上,普工需求仍居所有岗位之首,6月普工及生产制造类员工需求近一万人,占我市企业需求岗位总数的17%,其次为技工、电子工程师、质检员、测试员等对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工种,对岗位需求较多的企业类型主要为制造业企业。
(六)岗位对学历需求分析
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情况看,2021年上半年,企业招聘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其中,对高中学历的需求占比达39.95%,其次为初中学历,占比19.67%。
三、求职人员情况分析
(一)求职人数分析
2021年上半年,进场求职人员共14.49万人次,同比2019年同期,下降71.76%。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市求职人员的数量均出现大幅下降,导致企业招聘压力增大。
(二)求职人员性别分析
进场求职人员中,男性与女性占比分别为56.36%和43.64%,超过五成的求职者是男性,男女比例存在一定差距。
(三) 求职人员年龄分析
16-24岁求职者占比34.02%,25-34岁占比24.86%,35-44岁和45岁以上分别占比21.21%和19.92%。大龄求职者占比增加。
四、市场分析
(一)本土疫情反复,人力资源市场活跃度大幅下降
由于5月下旬开始,广东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陆续出现本土疫情病例,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6月1日开始,市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公益性现场招聘会暂停。因此本月企业需求和进场求职人数环比上月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需求人数环比下降45.49%,求职人数环比下降39.12%。同时,求人倍率继续升高,本月求人倍率升至2.79。2020年因疫情影响,线下人力资源市场直到8月下旬才恢复开放,因此2-9月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均无法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同比19年,需求人数下降50.89%,求职人数下降81.15%,求职人数下降幅度较大。
(二)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阶段性用工缺口
疫情发生后,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倾向明显,市场流动性有所减弱。同时,受平台经济蓬勃发展对制造业企业用工产生“挤出效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将常态化存在,求职人员的总体数量很难回复到疫情发生前的状态。根据目前对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通过短时化和灵活性用工等途径,目前我市企业暂未出现大面积的缺工情况,但企业总体缺工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
五、工作举措
为保障我市企业用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我局将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监测。一是扩大监测范围。扩大样本数量,将企业监测样本数量提高至1000家;实行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全覆盖,对用工量500人以上的企业均设置服务专员,并新增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全市2786家企业全流程提供用工政策对接和协调服务,密切跟踪就业形势变化,加强形势预警预判。二是丰富监测维度。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健全部门就业形势会商研判机制。除持续抓好用工规模、社保缴纳、员工流失等常规性就业数据监测外,结合企业用水用电、外贸进出口、金融存贷款、纳税缴费、移动通讯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多维度开展重点行业、重点群体、重点企业经营情况监测,根据指标变化阈值,对生产经营可能出现困难的行业或企业启动部门联动机制,开展精准研判、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三是开展走访调研。自5月开始,我局通过深入联系服务企业,建立完善“一企一策一台账”,“点对点”为企业精准推送人社政策红利。目前已开展13次联系服务企业走访调研活动,累计走访49家重点企业,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二)丰富完善稳就业政策工具箱。从招工和稳就业两方面着力,做好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储备。
1.招工方面内外发力。一是完善劳务对接机制。在市外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建立劳务工作站,通过建立劳务经纪人制度,网格化包保、精准摸查各村各户外出务工需求,点对点、面对面做好劳动力转移输入,尤其面向制造业企业重点推荐、精准推送,全力保障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二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优化“珠海职通车”公益性求职招聘系统,提供符合市场需求、功能齐全、实用便利的线上求职招聘服务;推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主园区如期投入使用,有计划、常态化举办线下市外人力资源招聘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6月受疫情影响暂停的公益性现场招聘会将于7月12日重新恢复,每周一、三在目前我市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珠海市南方人力资源公司汇生大厦举办公益性现场招聘会,服务企业招工需求。三是搭建共享用工平台。在国家规范小时工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季节性和临时性用工问题。四是加强“政校企”合作。深入挖掘市外、省外技工(职业)院校资源,签订合作协议,吸引更多技能型人才来珠就业。五是加大对企业用工的政策支持。对有组织从市外新引进劳动力的,按普工每人最高3000元给予劳务输入补贴;对引进技工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按每人最高5000元给予顶岗实习补贴。
2.稳就业方面左右兼顾。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储备,精准施策;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供给,精准服务。一是储备稳岗返还专项资金,部门会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指标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按在岗职工人数的一定比例给予稳岗返还。二是从费基角度“中和”费率提高成本。暂不提高社保缴费工资基数,继续执行2019社保年度3376元标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下限设置5年过渡期,于2026年底完成向第一片区标准过渡;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至2022年4月30日。三是开展失业群体精准就业服务行动。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等重点就业群体科学分类、建档立卡,有计划组织开展项目制、订单式就业导向精准技能培训,形成“申请—登记—服务—退出”闭环,全力促进我市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