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全市财政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市财政局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两会精神,总结2019年及今年以来全市财政工作,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财政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进泽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文华主持会议。
会议通报了2019年以来全市财政工作情况。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抓好主责主业,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财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44.49亿元,同比增长3.9%,稳定在合理区间,税收收入占比82.4%,收入总量居全省第6位,质量居全省第二。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出“加减法”上做文章,支出安排上坚持有保有压、分清轻重缓急,一般性支出同比下降10%,“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3%,过“紧日子”思想已逐渐成为各部门的常态思维。在做好节支的同时,全市九项民生支出43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8%,其中安排教育支出104亿元,同比增长36.1%,卫生健康支出39.2亿元,同比增长23.1%,实现该紧的紧,该增的增。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中,财政部门一手抓资金保障,一手抓物资保障,尤其是在牵头全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物资采购、保管、分配各环节工作,逐渐实现物资保障工作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
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财政干部要以崭新的面貌,更重的担当,为推动新时代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力量。一要高标准开展两个专项整治。不折不扣落实市委部署,在“两个专项整治”工作中争先锋、当表率,进一步提高财政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把妨碍改革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梳理解决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造“微笑财政”“服务财政”“阳光财政”。二要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在曾志权案“以案促改”取得扎实成效基础上,加快形成以案治本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深化标本兼治,确保资金和队伍“双安全”。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盯紧财政全力运行各个环节加强制约和监督,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扎牢制度笼子。三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财政改革发展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体现人民群众愿望。
会议强调,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突发的疫情给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面对困难局面、复杂形势,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紧紧围绕中心服务珠海发展大局,在履职尽责助力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中,在支持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干出新作为。一是提升财政谋划水平。要认真谋划好下一阶段财政工作,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加强预测分析和运行调节,避免财政走势大起大落。要把“六稳”“六保”作为财政部门必须优先保障的支出,足额列入预算,注重民生保障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支持“暖企十条”“复工复产十条”“1+7”稳增长政策落地,达到拨付条件的要尽早拨付企业,确保各项扶持落到实处,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把过“紧日子”作为“新常态”。坚持把好勤俭办事业的关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提出的继续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非刚性非急需支出,落实绩效管理理念,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推进项目库管理改革,转变管财用财思维,树立“先谋事后排钱”“先定项目再定预算”理念,以项目库管理为抓手完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由“以资金分配为主线”向“以项目管理为主线”转变,实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加大有效投资。充分运用中央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有关政策,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加大事关我市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储备,加力加码新基建投资,补齐发展短板。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尽早发挥债券资金的效益。四是理顺市区财政体制。要深刻理解财政体制调整的目的,硬化财政体制的刚性约束,凝心聚力发展实体经济。财政体制既要强化市级财政的统筹能力,也要能够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做大全市财力“蛋糕”。要加快形成市区财政“一盘棋”意识,紧扣全市发展大局,齐心协力,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协经济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委、珠海市税务局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会议。市财政班子成员,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功能区)分管区领导、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