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珠海财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保持财政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奋力开创珠海特区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稳中求进,财政收支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8.22亿元,首破400亿大关,增速达到18.2%,高出全省平均增幅(9.1%)9.1个百分点,领跑珠三角九市。二是保持必要支出规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87.55亿元,增速达16.2%,居全省第二。回看过去五年,财政支出从2017年的493.89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787.55亿元,年均增速达9.8%,保持了较高的支出强度。三是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同时,加大向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力度,全年全市新增债务规模317.57亿元,尤其是省财政下达我市新增债券资金136亿元,规模再创新高。
二、加强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 一是坚持“挂图作战”扩投资。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1年,全市安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资金258.4亿元,较上年增长12.3%。重点支持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鹤港高速一期、金琴快线、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等项目加速建设。二是增进“民生福祉”惠百姓。全年教育支出115.01亿元,增长4.1%,切实支持教育资源提质扩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社会保障投入84.97亿元,增长3.1%,各项民生支出标准居全省前列;支持卫生健康发展,全年投入47.24亿元,增长5.2%,切实保障疫情防控并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市“十件民生实事”安排48.7亿元,着力解决群众热切期盼的项目。三是加大“区域协调”同发展。将我市财政体制改革后统筹的财力更多的让利给各区,全年对区转移支付规模达189.77亿元,较上年增长78.77亿元,增幅达71%,重点用于区级教育、医疗、产业扶持、园区建设等方面,更好支持基层助企纾困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助力各区加快协调发展。 三、聚焦提质增效,勇担使命书写财政新篇章 新起点上,珠海财政将从更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把勇担使命体现在“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的谋事能力上,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履行好政府决策参谋助手的职责。同时,强化政府性资金事前绩效评估,将财力优先用在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造血”项目上,用在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交通格局、推动城市跨越上,确保把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