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线下办事指南

        对珠海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0180016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民建珠海市委员会:

          市府办转来贵委的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0180016号《关于大湾区时代珠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产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也感谢贵委一直以来对我局工作的支持。我局会同市科工信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倡议支点、珠江西岸核心城市以及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引领战略,增强珠海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以高端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产业大格局,确保珠海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在区域竞争格局重塑中脱颖而出,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上体现特区担当、贡献珠海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双提升。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部分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7亿元,比2010年增长110.9%,年均增长10.4%,增速居广东省前列。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三五末的2.3:49.7:48.0调整为2017年的1.8:50.3:47.9。农业结构缓慢调整,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5.53亿元,增长4.1%。大力发展创新型、生态型、开放型、品牌型农业,形成了以现代都市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5.62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4.7个百分点。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和若干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业等支柱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5%、19.4%、11.9%、9.9%和6.5%。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占全国的12%,是全国最大的空调设备研发生产基地;供应全球70%以上的打印色带、60%的兼容墨盒、30%的再生激光碳粉盒组件,是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生产基地;合成纤维单体、电话单机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6%。服务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30.45亿元,增长6.9%。以横琴为龙头的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高端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一期工程建成,庙湾岛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外伶仃岛荣膺“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景区”。全市接待游客2624.9万人次,同比增长9.8%,实现旅游总收入245.42亿元,同比增长16.4%。

          (二)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创新型经济加快成长

          出台实施现代产业体系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新区、香洲区等初步形成东部创新型产业带,与西部装备制造产业带交相辉映,构成产业发展新动能。制造业发展亮点纷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67.22亿元,同比增长19.6%,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4.3%和29.8%。格力电器、丽珠医药、健帆生物、赛纳打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良好,格力智能装备制造、泰坦新动力、云洲智能等科技型企业产值翻倍增长,纳睿达、四维科技、光驭科技等新兴项目加快成长。与创新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增1家国家级及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电子商务试点企业、11家省供应链管理试点企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海工装备、集成电路等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提速,高栏港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大桥经济区。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出台自创区和自贸片区联动发展工作方案,支持富山工业园、航空产业园、智慧产业园等园区创建军民融合基地。

          (三)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态势良好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把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与发挥市场配置基础性作用相结合、坚持推动新兴技术的产业化与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坚持提升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招商引资实现增量带动、改造提升推动转型升级、资金扶持引导社会投资、智力支撑突破人才瓶颈、政务服务创造良好环境等为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呈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84.44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30.88亿元,同比增长29.2%;生物产业增加值32.21亿元,同比增长12.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6.17亿元,同比增长11.1%;新能源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同比增长4.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13.97亿元,同比增长8.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5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72.79亿元,同比增长-0.3%。

          (四)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2017年研发经费(R&D)占GDP比重达2.9%,PCT申请量累计达126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0年的6.5件提高到47件,居全省第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90个(累计306个,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家,总数达34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2家,累计14家。2017年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总数分别达37家。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是2010年的7倍多。

          (五)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以横琴自贸区为核心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友好交往深入推进,已缔结国际友好城市12个,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位列2015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6位。与拉美国家合作稳步推进,中拉企业家联络地方办公室落户珠海,2017年11月成功举办首届中拉博览会。201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90.12亿元,同比增长8.6%。外贸转型升级顺利推进,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12.9%,增幅较去年提升18.8个百分点,占进出口的比重达31.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65个,同比增长94.9%,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4.33亿美元。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城市群、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泛珠合作建设,珠中江阳合作不断加强。

          (六)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产业园区化格局基本形成

          做大做强园区产业规模,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八大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重点提升富山工业园与智慧产业园建设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全区配套、创新管理体制,提升八大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明晰区域产业分工,加快建设东部智慧产业园和西部富山工业园,推动香洲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金湾区、斗门区、高栏港经济区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加快,珠海高新区成为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从2014年的第41位提高到2017年的第24位,高栏港经济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横琴新区成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形成了三大国家级园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南屏、新青、三灶、富山、航空产业园、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园(珠海园区)、联港工业区等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集群效应显现。

          二、发展思路

          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倡议支点、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和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发展目标,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协调发展三大战略,构建以高端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产业大格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有活力的新兴高潜产业为引领、有体量的先进制造业和有品质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有品牌的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四有”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排头兵。

          (一)构建四大现代产业体系

          1.有体量的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珠海强市之本。珠海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位势,关键在有体量的先进制造业。要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提档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海陆空齐头并进,做大做强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抢抓南海开发机遇,高起点打造新型临港工业,建设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城市。

          一是提档升级传统优势产业

          ——智能家居。引导企业升级产品结构,以格力电器为主导,以空调产品为基础,支持企业增强变频空调器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积极发展高端空调产品及特种用途空调设备。实施“机器换人”和“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以智能家居产品为突破口,支持企业扩大家电产品范围和品种,加快发展环保、舒适型及高能效等级的家居产品。积极发展其他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打造新一代电子装备制造产业链。

          ——智能电网及高端专用设备。推动智能电网装备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重点发展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础的智能输变电系统,以操作智能化、状态检测与判断、二次控制智能化为基础的智能开关设备,积极开发先进的分布式储能技术、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技术,实现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

          ——打印设备及耗材。夯实新型耗材产业优势,引导传统耗材研发制造由喷墨产品向激光产品转移,全面提升兼容耗材的标准、芯片、成品制造与流通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强化现有兼容墨盒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支持喷头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创新。加强环保监管,构建从废旧产品拆解经再生制造再到产品利用的打印耗材循环再造产业链。

          二是做大做强现代交通装备产业

          ——新能源汽车。优先发展新能源客车,支持银隆新能源、中兴智能汽车等企业提升生产能力,重点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公交车,加快产品市场投放和批量生产。大力发展新能源专用车,丰富产品类型,重点发展物流、观光、环卫、市政、教练培训等领域的专用车以及市政工程车。加强新能源乘用车关键技术研发,适时推进适用车型产业化。

          ——通用航空。打造高端通航品牌,加快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引导优质航空资源、企业和项目集聚,推动通航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通航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做大做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发挥航展品牌效应、丰富航展项目内涵,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及专业机构合作,积极开发通用航空展、无人机展等涉“空”展览。支持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创新资源,通过共同研发、知识产权转移、股权收购等方式,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高端通航装备。

          三是高起点打造新型临港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加强海工关键技术研发,鼓励海工装备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加强新一代绿色环保型海工装备研发。加快海工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和关键配套设备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大型海洋油气开采装备、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备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鼓励专业从事海工产品设计的技术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收购国外设计企业。

          ——清洁能源和高端石化。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抓住国家推进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契机,建设深海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及装备研究、生产基地,依托油气开采,形成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积极推进珠海万山区海岛LNG项目,建设深海油气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生产制备、后勤保障基地。依托深海油气资源,发展临港清洁能源产业。

          ——游艇及水上运动装备。构建多层次游艇发展格局,在培育提升本地游艇企业的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游艇企业和关键部件生产企业。面向公务和大众消费市场,大力开拓中端市场,重点发展需求大、品质优、性能好的巡逻艇、高速缉私艇、带缆工作艇、多功能工作艇等。积极开发高附加值豪华游艇产品,适应未来需求,开发救生艇、充气橡皮艇等新型、绿色环保产品。

          2.有活力的新兴高潜产业

          新兴高潜产业是珠海兴市之基。珠海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发展质量,关键在有活力的新兴高潜产业。要整合创新资源,破除短板瓶颈,完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从点状突破到集群式爆发,加快发展颠覆性技术和跨界融合催生的新兴高潜产业,重点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海洋高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和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一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

          ——移动互联网。重点培育本地优势企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体系;搭建信息共享、自动化、透明化的供应链云服务平台,构建移动端生态圈,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移动互联中心;推动移动互联网由前端服务接口向中间销售链、后端生产链延伸。重点发展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为典型代表的智能泛终端硬件,以移动视频、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生活、企业级应用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应用服务,以云端整合、超级APP、O2O等为典型代表的新模式,鼓励和促进新型移动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软件。孵化和吸引软件企业集聚,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明确“人才主导型”发展路径。增强软件对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赋能作用,着力发展嵌入式系统及工具的工业软件、金融保险证券税务软件、物流软件、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软件、海洋信息技术服务等特色软件产业,推动软件和硬件、内容、服务的深度融合,强化软件定义一切的基础地位。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以3C行业用工业机器人为切入点,培育和引进机器人企业及系统集成企业,大力发展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重载AGV、检测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等产品,加快形成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线或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适时推动手术、康复和药物递送等细分领域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集成电路。对接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环节,支持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器件和功率模块的应用装置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推出面向物联网的生态系统开发平台,创建开发者社区,推动技术开发模式创新,推进芯片设计的知识产权布局及产业化。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加快推进集成电路规模生产。大力发展3D封装、MEMS封装、SIP系统级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形成高端芯片和特色功率芯片规模制造和封装、测试能力。

          ——(工业)大数据。以扩大采集、整合汇聚、创新应用、开放开发为主线,以公共数据开放为牵引,以工业领域为突破口,创新大数据应用、挖掘大数据价值、保障大数据安全,形成大数据资源“洼地”和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加快建设“数据强市”。

          ——云计算。以推进创新应用为核心,重点建设高端云计算中心和新一代绿色云数据中心,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分析、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云端化,实现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占据云计算产业链高端。

          ——物联网。以应用示范为切入点,重点在数字市政、医疗健康、精准控制农业、智能物流、智能小区、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监测等领域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为突破口,培育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设计方,实现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汽车。面向未来,提前布局,着力加强产业链协同和产业生态培育,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打通可能发生协同的多元业务,构建围绕“底层-中层-顶层”的技术和产品架构的生态圈。

          二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医疗器械及设备。着力研发多样化、适应性强的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医疗装备等多功能医疗器械产品以及医疗机器人等高智能医疗设备。推动智慧医疗产品的重大创新和临床急需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应用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提升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和重点产品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及设备产业创新基地。

          ——医药制造。完善中药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研制一批剂型新颖、工艺稳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现代中药新品种。加快特色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辅料等化学原(辅)料药和中间体的研制,向心脑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生物药品等高端领域进军,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

          ——保健品。鼓励企业提高创建高端品牌和营销渠道的能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生命健康信息平台,探索发展养生保健新业态。大力发展昆虫、海洋生物和中药三大类型的功能性食品,重点开发氨基酸、核酸产品等基因保健品,培育一批康复保健服务企业。

          ——新一代基因组学。立足自主研发,突出发展包括抗肿瘤、心脑血管系统防治、神经系统治疗、抗病毒等严重传染病防治药物等在内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基因治疗药物。深化开放合作,积极开发基因测序等精准诊断与治疗技术。

          三是推动海洋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海洋可再生能源。加大科研投入,积极争取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构建较为完善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创新体系。加大海上太阳能、潮流能、波浪能发电技术研发,推进启动“大万山岛波浪能海岛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基地”和“万山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示范项目”项目建设,实施新能源集成利用示范重大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大力开发海洋能源。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与以色列等国家技术合作,拓展海水淡化技术在水资源再利用和特种分离领域的推广应用。筹建“国家海岛水资源调查与综合示范基地”,开展万山海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工作,提高海水化学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推进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

          ——海洋生物制品。以三灶生物医药科技园、粤澳中医药产业园等园区为依托,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等新兴海洋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国内重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四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

          ——安防设备制造。积极引进安防设备制造商、特种设备制造商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商,积极推进安防产品的公安、行业和社会应用,与IT、电信运营商联合拓展推进民用安防市场。

          ——应急救援产业。深化军民融合,集中发展航空应急救援、应急通信、医疗检测、生化及核辐射防护等重点领域的应急产品和装备。积极开展通用航空抢险救灾、医疗救助等业务,培育发展应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安防、排爆、救援等特种机器人。

          ——无人船。加快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的建设,鼓励云洲智能等企业开展联合设计、技术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吸引上下游企业,打造国内无人船产业发展高地和国际着名的无人船技术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

          ——卫星应用及惯性导航。统筹建设和完善珠海市的遥感卫星接收站网、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场、数据中心、共享网络平台和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形成卫星遥感数据的接收服务能力。加强卫星融合应用技术开发,推动卫星应用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3.有品质的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珠海活市之源。珠海建设宜业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关键在有品质的现代服务业。立足创新开放高地建设,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提升发展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旅游,培育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建成对接港澳深穗、辐射大西南的珠江西岸服务经济中心。

          一是建设粤港澳金融深度合作示范区

          ——支持横琴自贸试验片区金融开放创新。积极落实,确保横琴自贸试验片区各项金融改革措施尽快到位。以珠港澳金融合作为重点,深化与港澳在机构设立、业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信息共享等全方位合作,努力将我市及横琴自贸片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依托和节点。

          ——加快吸引集聚高能级金融机构。依托横琴自贸试验片区金融创新平台,吸引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在珠海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性中心,促进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和人才集聚。支持珠海金控集团巩固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地位,支持格力金投、九州集团、横琴金投等国有企业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发展特色金融,将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农商银行、华通金融租赁、久隆财产保险、横琴人寿保险等打造成为本地金融龙头企业。

          ——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参与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和各类中小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二是建设对接港澳、辐射大西南的商贸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综合性物流服务业。依托珠海港等优良港口资源,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国家级产业物流园,大力发展港口航运、保税物流。依托机场与航空产业园,发展航空物流。引进港澳地区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支持骨干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分拨和国际配送业务,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供应链服务外包基地。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跨越发展。依托中葡商贸平台,搭建国内品牌迈向世界的“网上丝绸之路”。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应用工程。支持生产制造企业深化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

          ——打造区域性时尚消费中心。大力发展大型商贸综合体、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连锁商贸企业,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完善城乡商贸网络体系,加快发展西部中心城区商圈和唐家湾地区商圈,培育发展中心镇街和人员集聚区商圈,推动现有商业设施及商业区改造、升级和功能完善。

          三是建设滨海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创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建立旅游城市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沟通机制和旅游便利签证合作机制。探索与澳门共享游客资源,优化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深化港珠澳旅游合作和联合营销,利用已形成的海外合作网络宣传珠海、推广港珠澳串线游,携手共建滨海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打造以主题公园为核心的旅游精品。高标准规划建设凤凰山旅游观光塔、港珠澳大桥观光塔和情侣路浪漫风情核心景观带。发挥“百岛之市”资源优势,以万山区为重点,有序推进岛屿资源整合和整岛开发,实施“一岛一品”开发战略,打造世界级海洋旅游度假胜地,建设滨海国际旅游示范区。

          ——积极开拓游艇、低空飞行等高端旅游产品。将桂山岛建成海上活动出发地,争取成为广东省港澳游艇自由行码头。条件成熟时与香港、广州、深圳在邮轮旅游方面形成联动,修建国际邮轮停靠港。积极发展水上飞机观光、私人定制飞行服务,成立高端私人飞行俱乐部,打造低空飞行体验胜地。提升中国国际马戏节、珠海北山国际音乐节、金湾航空新城杯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斗门乡村音乐节等节事活动影响力,丰富城市活动游产品体系。

          ——提升旅游配套要素和服务水平。加快珠海机场改造升级和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机场国际口岸开放。完善游客咨询、标志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打造“珠海手信”品牌,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开发一批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建设“一站式”旅游信息化体系平台,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四是培育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

          ——建设区域会展之都和总部经济基地。做大做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国际打印耗材展、国际赛车会和游艇展,培育一批定期定址的周期性会议会展。加强与中江地区和台港澳及国外会展业的合作,吸引国际会展企业和知名会展项目聚集珠海。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等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开展交流合作,进行国际认证。

          ——建设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先锋城市。依托乐士文化动漫主题文化综合体,打造集动漫创作、培训、展示、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动漫产业链。以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基础,探索建立港珠澳文化合作区。开展影视音像制品联合制作,引进港澳优秀影视作品和报纸期刊,将珠海建设为内地文化产品走向港澳的出口基地。谋划建设港珠澳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加强红树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挥中国国际马戏节、WTA超级精英赛等重大活动效应,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建设辐射粤港澳都市圈的健康产业基地。依托粤澳中医药产业园,加强珠港澳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合作,推动医疗资源互补。重点开发中高端健康养老市场及面向港澳的特色养老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专业医院联系,以远程影像诊断、会诊、监护手术指导、健康咨询为重点,培育珠三角重要的远程医疗服务中心。积极开发涉外医疗、国际医疗商业保险、医疗航空紧急救援等业务。

          ——建设特色体育休闲产业基地。以情侣路滨海海岸运动项目、九洲湾海洋运动休闲基地和海泉湾健身休闲养生基地为重点,建设滨海特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以白藤湖水上运动中心、金湖水上运动中心、香洲前山河、 龙舟项目、平沙游艇生产基地为重点,建设滨江(湖)特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以香洲板樟山、凤凰山登山运动、黄杨山山地自行车、黄杨山、拦浪山、观音山越野跑和高栏港南方足球训练基地为重点,建设山地户外特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以高栏港海钓基地、桂山海上运动休闲中心、三角岛整体开发、万山海钓基地和外伶仃、庙湾岛潜水基地为重点,建设海岛特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以横琴汽车营地、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多功能体育商业综合体项目、港珠澳区域健身休闲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和横琴东方高尔夫为重点,建设横琴自贸区特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以金湾航空产业园、航空文化体验大世界、珠海通用机场和航模、无人机生产企业为重点,建设航空特色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群。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信息服务基地。利用高新区信息产业园、横琴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争取在家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专业领域打造一批研发设计企业。依托珠海南方数字娱乐公共服务中心、南方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等平台,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升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

          4.有品牌的现代都市农业

          现代都市农业是珠海富农之举。珠海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离不开有品牌的现代都市农业。要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生态型、开放型、品牌型农业,探索出一条三产融合、海陆联动、绿色高效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消费导向和提质增效,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建设现代高端种业基地。大力发展精品渔业、特色种植、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有序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依托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加强相关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合作,建设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稻、蔬菜、水产等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引领能力。完善农机推广体系,深入开展农机化示范,提升粮食、蔬菜、花卉苗木、水产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

          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土地托管、租赁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围绕水产、水稻、果蔬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行业共用品牌,围绕“白蕉海鲈”等优势产品,突出打造生态渔业、高端种业、有机稻米、精品花卉苗木、特色果蔬、健康畜禽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优势品牌。

          四是健全现代农业支持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鱼塘),加快土壤改良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发展用地保障。

          (二)优化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

          为推进城市发展重点“南进西拓”,向南对接港澳促进横琴、保税区、洪湾片区一体化发展,建设大桥经济区和城市中央商务区。按照东西协调、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要求,落实城市西拓战略,加快东部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推动珠海智慧产业园建设,加大西部生态新区开发建设力度,调整富山工业园管理体制、推动富山工业园加快建设,推进空港枢纽建设,有序引导产业向园区和西部生态新区集聚。推进园区错位发展和分工协作,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协调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在集聚中增强发展新动力。

          一是打造“一轴贯通、两带支撑、三区拓展”的产业布局

          ——“一轴贯通”。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动横琴与保税区、十字门北片区、洪湾片区整体谋划、一体发展,努力形成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继续推进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建设,谋划黄茅海通道建设,完善沿线港口、物流园区设施,打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依托出海大通道优势,加强与港澳经济合作,与大西南内陆城市积极开展无水港合作,将珠海港口功能向西南腹地延伸,增强辐射大西南的能力,加快引导先进要素集聚,布局发展新兴高潜产业、先进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打造港澳产业西进、西南产品东输的双向开放发展轴。

          ——东部“双高”产业带。北部高新技术产业组团重点依托高新区主园区,加快推动珠海智慧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唐家湾科教新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创新孵化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承接港澳深穗创新要素外溢,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的排头兵。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产业、智能电网装备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培育形成2-3个主导产业集群,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成为珠江西岸新兴高潜产业带。南部高端服务业组团包括香洲主城区和横琴新区,大力承接港澳现代服务业转移,布局发展金融、商务会展、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科技信息等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品质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带。

          ——西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从北部的富山工业园、新青工业园、白蕉科技工业园到南部的高栏港经济区、平沙游艇与休闲旅游区,包括北部特色优势产业和南部新型临港产业两大组团,推动富山工业园加快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富山工业园打造成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平台。北部组团主要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家用电器、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医药、应急救援等产业。南部组团主要布局海工装备、高端石化、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产业。

          ——海洋片区。包括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及香洲区、金湾区附近海域,充分发挥海洋海岛资源等优势,推进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海洋科技企业,突出发展现代生态海洋渔业、海洋科技、海岛旅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产业,加快建设新型海洋牧场,将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空港片区。推进空港枢纽建设,高起点谋划空港枢纽建设和临空产业发展,抓紧研究制定空港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将其打造为珠海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包括珠海航空产业园、三灶科技工业园和金湾联港工业园,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制造、空港物流、航展、航空维修服务等临空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机场通行级别,开通机场口岸出境客货运业务,完善支撑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农业片区。包括台湾农民创业园、斗门国家农业科技园、金湾都市农业示范区及基础农田和生态保护区。台湾农民创业园重点发展现代种业、水果花卉、设施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农业科研中心、现代种业高地和海峡两岸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二是构建产城融合度高、承载力强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推进产业园区功能转型、空间形态转型、发展体制转型,加强园区合作,明确功能定位,增强承载能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提升园区产业布局集聚。科学规划全市园区布局和产业分工,明确各产业园区发展方向,加强园区间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产业布局从无序发展、过度竞争向错位发展、突出特色转变,立足自身优势,着力放大主导产业的优势效应,坚持集群化培育,高端化提升,按照“规划引领、业态升级、空间集中”的思路,切实提升产业集聚度,构建园区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园区功能升级。以第三和第四代专业园区为方向,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培育形成“聚而优”的园区综合功能,塑造“精而美”的园区空间形态,构建“活而新”的园区发展体制,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强、创新创业氛围浓、高端人才储备足、运行效率高的创新型、开放型、生态型园区。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引入高端领军人才,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大力发展创新网络,建设创新型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园区。

          ——推进园区产城融合。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产业配套和城市配套,完善住房保障、社会服务、行政服务、文化和商业服务功能,推进职住平衡,推动园区配套从重引进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向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提升园区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和居住生活服务功能,实现园区单一产业功能向综合城市功能转变。建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和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的产业园区。

          再次感谢贵委的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吸纳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动我市产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珠江西岸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一带一路”产业开放发展的新平台。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



        附件下载:

        分享到: